東谷沙飛傳奇Ⅱ: 拯救月亮
NT$320
圖 / Sophia Ji
[ 東谷沙飛傳奇二部曲 ]劃時代的嶄新篇章——
一部屬於臺灣的「魔戒」小說,
重現布農族神話傳說中存在的世界,
為土地、部落與月亮浴血奮戰。
月亮之子 普彎 vs. 地獄惡魔 火魔
火魔擄住了月亮,天上出現兩個太陽,
整個世界產生可怕的變異
拒絕末日的聖東谷沙飛遠征隊出發,
卡浪卡浪大螃蟹、古銀狼、獨蹄人、
無骨人、骨骸人、黑熊人、地底人……
究竟誰是敵?誰是友?
ISBN 9786269684151
總頁數 300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初版
一部充滿生態人文想像的臺灣原住民史詩作品 文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林益仁
我的碩士學生Neqou在一個週日的下午來電,希望我能為他的新書寫一篇推薦文,但他調皮的說時間只有三天。要寫,不寫?似乎成了很大的考驗。將近二十萬字的大作,我大概很難在極度忙碌的十一月行程中完成。但實際上,在交談中我沒有給出肯定的答覆,心中已決定一試,主要的考量是過去師生的情誼以及對於Neqou作品的信心與期待。於是在晚上,我在帶學生走讀工作完成後,就在尖石鄉的田埔部落開始閱讀。竟然,我就這樣一頁一頁,一章一章地跟著故事精彩的情節進入Neqou的魔幻世界中,一直到隔天清晨,我對整個故事已經有一定的掌握。問題是,這個史詩故事似乎只寫了一部分,給我的文稿其實留下一個待續的大伏筆,讓我的閱讀情緒就這樣懸吊在那裡。因為時間緊湊,以下就是我對這本書的一些推薦文字。
首先,這是一部延續作者《東谷沙飛傳奇》精神的作品,閱讀時有似曾相似的感覺,且與「東古沙飛傳奇」彼此呼應著,但不同的是內容更加豐富且故事結構更龐大。其實,故事的一再傳講,是原民文化知識得以活化的重要機制。生態哲學家Holmes Roston III曾以「故事居所」(storied residence)來描述人的文化中如何闡述其與自然的關係。他說,「講故事」(story-telling )是一個自然文化塑造的重要途徑,人一方面要依賴自然所供給的生命資源,但另一方面卻又要躲避從自然而來的衝擊與傷害,講述這樣的福禍相依故事內容,恰巧構成了人類文化的基本處境。我覺得Neqou這一系列再現「東谷沙飛」精神的寫作出版,背後正是這股原民傳統的「講故事」力量。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我帶學生到他的「卡里布安」(望鄉)部落走讀時,每每在夜晚我們圍坐在火堆的旁邊,聽著獵人們一個接一個,講述著打獵飛鼠的即興笑話,還有那些有趣的場景氣氛。我記得學生們驚訝與欣羨的眼神,還有他們在滿天星斗的夜空下,望著獵人們講出那些意想不到的故事梗的期待畫面。原民部落的生態環境,提供了人們無窮的想像力,連外來的我們也深受感染。閱讀此書時,不知怎麼那些學生們充滿期待的眼神,竟然浮上我的腦海。頓時,部落記憶與書中的精彩情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第二、本書含有一個關於善惡鬥爭的古典主題。值得注意的是,善與惡並非一開始就是二元對立,其實兩者的距離很近,塔落崗武帝撒立浪與人類巫師馬卡猶分別是善與惡的代表,而他們竟是雙生的兄弟。反目成仇,竟然來自後者一出生就被家人遺棄所產生的憎恨。善與惡的對峙與糾纏,幾乎是所有故事的必要元素,本書也是一樣。但我關注的並非這組鮮明的對立,而是那些逐漸進入對峙隊伍的不同角色。顯然,Neqou對於惡的隊伍的描述比不上善的隊伍的集結,後者被稱為是東谷沙飛遠征隊。牛津大學教授托爾金的「魔戒」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亦有類似的遠征隊組成,托爾金稱此為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Fellowship,有一意是獎學金,但在此是指「有志一同的夥伴」。我覺得,在本書中Neqou描述這個遠征隊組成的過程相當精彩,全書幾乎除了善惡的決鬥外,多數的情節就是在描述這些「有志」如何集結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隊伍包含了人與非人。其中,我特別喜歡來自精靈族的白山羌蘇比娜、聖鳥凱畢斯、風的靈魂虎剋那夫、以及人鷹古呱夫等角色,它們的出現猶如來自大自然的幫助,所謂遠征隊,似乎就是與自然為伍以及相依於自然的和諧生態關係。當然,以武帝之子撒依努與普彎這位有著下弦月印記的「月亮之子」兩個角色彼此之間的合作與情誼,是作者著墨較深的描述。相較之下,這個多元組成的隊伍所要面對的惡勢力,正是那股被遺棄或是封鎖因而產生怨懟的力量,後者似乎也是來自多元的組成。我好奇,這股力量是如何而來?除了巫師馬卡猶之外,本書對於這些火魔、魔獸大軍、海烏鴉等邪惡代表的身世交代,可以再更清楚與深入。
第三、被火魔綁架的月亮與人類違反禁忌的關係,讓我想起了科技的濫用與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關係。在布農族的文化中,月亮是提供農耕歲時祭儀與節氣秩序的重要來源,因此月亮被綁架的故事情節暗示了節氣的混亂,而其來源是火魔被巫師馬卡猶從地底釋放出來的後果,而之所以有此後果,則是因為人們的貪婪與自大,像是濫用小米與惹惱二葉松的情節,導致「天外之天」的鐵卡寧因憤怒而遠離,所以才出現馬卡猶陰謀得逞可以作亂的空隙。相當程度上,這些來自布農神話故事的片段在Neqou的巧思之下,聯成了一幅現代性生態災難的預言。看看我們周遭的世界,豈不正是如此嗎?這些年來暴雨、燥熱、水災與瘟疫等災難的頻仍,好似故事中的情節一般。月亮被火魔綁架,以致於日夜不分,這真的是一個古老史詩對於當代人類處境的真切描述。如果這個故事的描述具有啟發性,那麼我們必須思考究竟當今人類是犯了怎樣的禁忌呢?是否因為有了科技,就自大驕傲到以為可以逆天行事呢?當前許多生態研究指出,的確科技的出現是當代生態危機的根源,因此深層生態學者Arne Naess急聲呼籲,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更加深層的生態思考,他批判性的指出科技所提供的解方都是淺碟、短視的,而真正要改變的是人類的自我中心。Naess的批判,跟本書所描述的人類貪婪與自大,以及陰謀家釋放火魔的情節似乎也產生了對照的效果。Neqou從原民古老的神話中,所編織出來的故事情節也清楚地透露原民傳統生態知識與智慧確實是有極大的啓發性,值得持續地伸延與演繹。
第四、關於拯救與互依。遠征隊的使命是因為世界面臨了巨大的災難,而實際的作法是必須拯救月亮,讓大地回復原來的秩序,這是世界上的各族類所殷切期盼的。依照本書故事情節的推演,看起來表面上是遠征軍最後打敗火魔,拯救了月亮,但這並非單向的關係,其中的關鍵在於普彎手臂上的月亮印記,這位被稱為「月亮之子」的人子,角色身上實際上承載著月亮對於大地照顧的力量。在幾度危急的狀況下,普彎的月亮印記都會隱隱發熱,並且從中得到力量。這樣的力量似乎也是暗示在過去月亮對於人類所提供的貢獻,這種彼此人與大地彼此互依的關係,普遍存在於原民的生態智慧之中,例如在「東谷沙飛傳奇」與本書中都有出現的大螃蟹卡浪卡浪,就是跟大蟒蛇決鬥並且意外的解脫了人類被大洪水困在東谷沙飛山上的險境中。聖鳥凱畢斯也是一個例子,自然界中的族類與人類之間存在著一種複雜的依賴關係,有時並非直接的因果關係,而是間接的,像是卡浪卡浪剪斷了大蟒蛇,間接的拯救了人類。 在本書中,月亮與人類之間的依存關係,透過普彎月亮的印記留下了許多令人玩味的內容。在許多的故事中,我們總會在拯救者與被拯救者之間劃出一道界線,但往往在一個複雜的互依生態網絡中,這種拯救的關係變成了一種多元的互動,而非單向的,這是我在本書中觀察到了一些線索。
講故事、有志者團結、傳統生態智慧,以及基於互依的拯救,是我在閱讀本書所得到的收穫。由於這是系列性的作品,在第二部的結尾時作者留下了一個伏筆,就是讀者無法判斷人類巫師瑪卡猶是否真的死亡了?換句話說,那場善惡的鬥爭似乎尚未終了,究竟結局如何?我充滿了期待,想知道之後變化的情節。此外,這個遠征隊的隨機組合又將面臨如何的結局呢?這個故事從古南島的撒伊努流離失所開始,然後在流浪的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拯救世界使命,使命尚未完全結束,英雄的隊伍是否榮歸家園,抑或是又有出人意外的情節,我們僅能跟著Neqou馳騁的想像力一路看下去。但起碼到此,已經讓我興趣盎然。 此外,閱讀此書讓我想起地理學者段義孚所說的話,他曾在「逃避主義」一書中提到,人的文化就是一路逃避自然所發生的眾多故事情節。我認為他說對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沒說的,是其實人類不僅逃避,也依賴自然萬物。整體而言,Neqou的書受到古老智慧的啟發提供了以上論點的許多線索,因此倍受期待。
|